背景:
阅读新闻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2017-11-21 09:43:39    来源:《当代党员》    作者:唐浚中 【字体:

2017年10月16日,荣昌区万灵镇。

万灵古镇景区停车场门口,满载游客的外地号牌汽车一辆辆驶来。

停车场保安谢贵友频频钻出岗亭,熟练地将停车卡递给游客。

在停车场当了四年保安,谢贵友对工作早已轻车熟路。

四年间,谢贵友惊喜地发现,景区停车场里停靠的车辆越来越多,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就连他生活的大荣寨社区,也紧跟景区发展的脚步建起了公园。不管是万灵场镇还是万灵镇下辖的各个行政村,发展的脚步都在不断加快……

想到这,谢贵友不由心里一振,抬头朝不远处的古镇眺望——

定向“文旅融合”

——通过铸就“文旅融合”这一产业引擎,让分散的产业要素在统一规划的产业大旗下优化聚集。

谢贵友的老家万灵村(现大荣寨社区),就坐落于核心景区旁的群山间。

就在几年前,古镇景区尚未开发,谢贵友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遥想当年,谢贵友最深刻的印象是“苦”——彼时,万灵镇还是一个传统农业镇,场镇零散布局了一些传统商贸业,下辖各行政村都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彼此之间缺乏统筹配合,城镇和乡村呈现出典型的封闭式运转格局,造成了村镇产业要素彼此割裂的“壁垒”,严重影响镇村之间的协调发展。

对此,谢贵友深有体会——当年,村里农民和场镇的唯一联系,就只有赶场了。

每逢赶场天,谢贵友就会背着背篼到万灵场镇(现万灵古镇景区核心区)摆摊,用自己种的玉米换些生活用品。

穿过连接村子和场镇的泥巴路,顺着一道山坡拾级而上,就到了古镇历经沧桑的寨堡拱门前。

这道寨堡拱门是老祖宗们为抵御“白莲教”袭扰而建,至今已矗立了三五百年。

穿过拱门,谢贵友踏上了光滑的石板路——古镇的“商业街”到了。

穿梭在老街上,谢贵友会迅速选出一个最佳位置,放下背篼,开始摆摊。

对土生土长的谢贵友来说,古镇上这片青瓦相叠、飞檐斗拱相交的明清建筑群所承载的,仅仅是幼年时老人口中古镇曾经的辉煌,是和现在关系不大的“空龙门阵”。

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之际,随着东来的外来人口激增,地处川东交通锁钥的万灵古镇开始兴盛。此后三百余年,万灵凭借水路交通区位优势,持续呈现商贾云集、百业振兴的繁华局面。

近现代以来,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和汽车、铁路、航空等革命性交通方式的出现,古镇不再作为川东水路交通节点,商队逐渐淡出,古镇的光芒由此黯淡。

今昔对比之间,谢贵友心里生出淡淡的遗憾。

但不久,谢贵友发现,古镇上开始频频出现一些“看起来很有文化”的外地人。

彼时,谢贵友并不知道,这些外地人正是荣昌各级党委、政府请来调研“文旅融合发展”的专家——面对产业要素彼此隔绝、镇村发展彼此割裂的窘境,当地党委、政府在专家调研基础上,确定了以“打造文旅融合产业推动万灵镇村协调发展”的方略。

在这一方略导向下,一系列“组合拳”接连打出——成功申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成立万灵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制订古镇保护规划、全镇旅游总体规划、全镇总体发展规划等。

一场重振万灵城乡的协调发展之战,就这样吹响了集结号。

促进“血脉”相通

——重振和拓展硬件设施,通过提升标准化基础硬件通联程度,让彼此割裂的城镇和乡村“血脉”相通。

2017年9月9日,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在万灵镇举行,吸引上万游客涌入古镇景区和附近的农家乐。

盯着潮涌的人海,谢贵友心里也泛起涟漪:“要不是当初在场镇和各村统一了旅游产业规划,怎么会有今天的盛况?”

时间回到2015年12月,万灵村召开了一场村民大会。

“随着古镇建设全面启动,我们这里就要拆迁了。党委、政府提供了安置房,我们以后就要从农民变成城里人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罗林彬宣布。

“你说啥子?古镇那边搞旅游,还能让我们变成城里人?”谢贵友和村民们有些惊讶。

“没了地,以后我们吃什么?”也有村民表示担心。

“大家放心,党委、政府已经制订了一套完善的安置方案。以后你们可以到旅游公司上班,拿工资吃饭。”罗林彬笑道。

通过各级干部反复宣传政策,谢贵友和村民们的疑惑逐渐解开。

他们都在拆迁协议书上郑重地按下了手印。

与此同时,当地通过整合相关资金,相继启动了古镇青石板路面修复工程、宗祠和尔雅书院修复工程、自来水厂建设工程、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等,实现了景区及周边农村基础设施的统一化和标准化。

2016年4月的一天,谢贵友一家五口起了个大早。

他们决定在搬家前拍一张全家福。

相机快门定格下了谢贵友一家命运改变的瞬间——通过在旅游公司当保安,谢贵友有了社会保险,拿上了固定工资;爱人当起了全职太太,在家里照看外孙;女儿、女婿则在重庆主城有了稳定的工作。

“周边村民都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有的还用上了天然气。大家还能去市政公园散步。”谢贵友发现,他们的命运和这座古镇的联系原来如此紧密。

厚植文化底蕴

——不断深挖和凝聚“文旅融合”比较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这个协调发展的基本面,让协调发展成果惠及城镇和乡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如今,每当有游客提到“尔雅书院”这个地名,谢贵友总会如数家珍地介绍一通。

谢贵友之所以如此熟悉尔雅书院,是因为这个地方正是古镇景区打造的核心景点之一。

从2016年5月开始,在停车场值班的谢贵友发现,不少外地游客进入景区后,都会直奔一个叫做“尔雅书院”的古宅。

清朝时期,被赞誉为“天下清官”的喻茂坚告老还乡,回到了老家万灵古镇。在乡邻资助下,喻茂坚创办了荣昌尔雅书院,“以诗书课后生”,将自己的为人为学理念代代相传,对后世子孙和当地百姓产生了深远影响。

彼时,荣昌区委、区政府通过挖掘喻茂坚的典型事迹,深挖地方廉政文化底蕴,被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40期选为学习推荐案例。

在这样的“营销”之下,尔雅书院声名鹊起,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对于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曹兴德来说,万灵镇对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同样改变了他的生活。

通过文化挖掘打造,万灵镇杀年猪的习俗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杀猪匠”曹兴德就此登上了景区表演舞台。

和“杀年猪”一样,当地还陆续挖掘出河灯节、蚕丝拳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培养出文化传承人26人。利用推进传统家规家训、抗日英雄故事、蚕丝拳进校园,开展“文明礼仪进万家”等活动,不断丰富景区旅游资源,同时也实现了镇域内社会风气的正向引导和提高。

激发“双赢”互动

——依托景区这一核心产业平台,有效吸引配套项目在城镇及附近农村开花结果,以产业辐射的引力凝聚协调发展的动力。

2017年10月的一天上午,谢贵友结束当班,踏上了回家的路。

顺着民国风情街往上走,谢贵友路过一家名叫“张二姐豆花饭”的餐馆。

他跟餐馆老板张受芬打了个招呼。

和谢贵友一样,张受芬一家的生活,也因为景区而改变。

景区开发伊始,家住万灵镇尚书村的张受芬用外出务工攒下的积蓄,在万灵古镇核心区外盘下了一间门面。

随着万灵古镇旅游业态逐渐完善,来此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张受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2017年国庆节期间,张受芬的餐馆日接待食客500余人次,食客们常为了一桌饭菜而排起长队。

而在距离万灵古镇9公里外的玉鼎生态园,老板夏波同样因为万灵古镇的发展而获益。

万灵镇党委、政府决定以旅游带动全镇协调发展的消息传出后,在荣昌城区做生意的夏波决定依附古镇旅游产业,在周边发展观光休闲产业。

如今,在占地面积达180余亩的玉鼎生态园里,观光采摘、垂钓、烤全羊等农家乐项目应有尽有。生态园不仅丰富了古镇旅游项目,还让李龙菊等住在周围的村民们享受到了“红利”。

通过向生态园流转3亩土地,在生态园打工、向生态园出售农副产品等增收渠道,李龙菊年收入达到上万元。

“自从万灵古镇旅游发展起来,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 李龙菊高兴地说。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责任编辑:唐余方 |

365体育投注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365体育投注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365体育投注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365体育投注平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电话:023—63856943

邮箱:hyplxdm@126.com

  • 党建头条 官微
    干部任免 党建智库
  • 《党课参考》官微
    “三会一课”掌中宝
  • 《党员文摘》官微
    修齐治平第一微平台
  • 领导者头条 官微
    明大是 看大势 干大事
  • 《重庆人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