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2013-10-30 11:47:34    来源: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作者:陈梦婷 【字体:

(编者按:心情不好,这是不少干部经常遇到的事。比如,明明某一项工作干得不错,还反受到领导莫名其妙的指责;明明某一句话说得没错,还反受到同事不明不白的嘲笑;去商店买东西,多问几遍,便会受到营业员的“不耐烦”,甚至“白眼”;回到家里,有时还会受爱人无缘无故的气……你说冤还是不冤,这心情会好吗?大凡有此感觉的人,不妨读读这篇文章,希望能给你某种意义上的启迪)?

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竞争激烈,压力变大,人们面临的情绪困扰越来越多,人际关系的纷扰、情感的牵扯、家庭成员的纠葛及对未来的恐惧,不时占据人们的心头,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多数人被自己的情绪牵着走,陷在生活中的挫折里无法自拔,遇到好事就开心,遇到坏事就悲观郁闷。你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吗?很多的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但其实,你是可以改变想法,对自己的情绪负责的。

某部门共有一名领导和三名员工。这天,领导来到办公室,脸色沉重地分别与三名员工打完了招呼。大家面面相觑,部门里一片安静,谁都不敢乱说话,但此时,表面上的安静背后,部门员工的心理却做出了不同的解读。

员工甲心想:完了,他一定是针对我的,肯定是又对我的工作毛躁了,完了完了,怎么办?

员工乙心想:他大概只是心情不好吧,哎,算了,反正暂时跟我没关系。

员工丙心想:他最近家里发生了这么多事,也难免脾气差,我们作为员工就多忍让点吧。

同样的一个表情,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解读,而在当天的工作中,三个员工也为此做出了不同的表现,甲一直惴惴不安,无法安心投入工作,最终在提心吊胆中熬过了一个下午;乙把本来应该进行的汇报工作延后了,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打发掉时间;丙觉得领导心情不好,自己更应该努力工作帮他分担,因而在下午的工作中格外努力。三位员工的解读并无对错之分,但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心情和行为表现。在无法改变客观事实的情况下,你能改变自己的心情吗?当然是可以的,只要你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

通常人们会认为客观事件直接导致了我们的主观情绪,而实际上,在客观事件和主观情绪之间,还有一座桥梁是主观的认知。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ABC理论,该理论作为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在心理咨询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A(Antecedent)是指事情的前因,B(Belief)指个体对事件A产生的认识和评价,C(Consequence)指由此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该理论认为,A只是引发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那么,错误的信念包括哪些呢?

一是绝对化的要求。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件事情必定发生或必定不能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

小李最近工作不太顺利,在单位的时候,领导总是给他安排很多的工作,他觉得领导根本不关心下属,不能体谅他的工作辛苦。本想回家好好放松的小李,联想到在家的时候夫人不爱做家务,自己回家也还有很多事要忙,小李觉得异常焦躁。

小李的错误信念即在于绝对化的要求,他把希望上司理解他的辛苦作为了上司的义务,把希望夫人承担家务作为了夫人必须的职责。然而,实际上,上司安排工作是职务所在,但并不能强求他体谅自己的辛苦;夫人做家务是传统的家庭角色,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不要求女性必须承担家庭内部的全部工作。

除了外在的环境规定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或必须不能做某些事,我们常常也给自己的生活设定了诸多的必须。我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内心的硬性标准,当自己或别人达不到我们心中的标准时,便对他人失望,对自己沮丧。必须成功、必须获得第一名、同事必须对我没有任何意见、领导必须给我足够多的机会、家人必须体谅我的辛苦、生活必须一帆风顺……这样的绝对化要求无论是给生活还是给心理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把希望作为理想标准,对他人或自己都多一份宽容,才能迎来舒适的心情。

二是过分概括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小王是房地产公司的一名设计人员,在一个项目讨论会上,小王介绍了自己的方案设计,接下来其他同事对小王的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认为其方案虽然比较新颖前卫,但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强。小王因此苦闷不已,找朋友诉苦。原来,小王真正苦恼的原因并不只是方案没有在会上通过,而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连一个小小的方案设计都得不到大家的肯定,那么还怎么有脸在单位里混下去,怎么去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将来怎么获得晋升。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小王的错误信念即是过分概括的评价,因为一次方案设计的不完美就全盘否定自己的价值,否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方案设计上的缺陷并不代表小王的能力就有问题,也不代表单位同事会因此看低小王,大家只是就事论事讨论方案,在未来,只要肯努力、有进步,小王的发展空间依然是很大的,他应该做的是从这次的方案设计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而不是自暴自弃,心灰意冷。

在生活中,你我又何尝不是小王呢?因为上司的一次批评而不断懊恼,因为同事一句无心的玩笑而否定自己,因为与朋友的一次争执而否定一段友情。要注意的是,不过分概括的信念不仅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也要客观地看待他人,不因为别人的一次失误而耿耿于怀,长期一味指责他人。

三是糟糕至极的结果。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在处长的选拔中,小徐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学历能力更方面都在竞争对手之上,但最后,由于工作经验的限制,他竞选失败了。此时的他心灰意冷,心想“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我肯定没有晋升的机会了,我的家人也不会过上更好的日子了,我以后在家里的地位更低了,完了完了,这一切都完了,没有比这更糟糕的结果了”。

小徐的错误信念即在于对糟糕至极的结果的幻想,把竞聘失败看作是生活的崩塌,好像未来的任何机会都不存在了一般。生活中的我们常常像小徐一样陷入糟糕至极的漩涡中,“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应聘上这个工作,不会有前途了。”而实际上,没有一件事情是糟糕至极的,你认为糟糕的事情,其实有更差的结果没有发生。工作上出现失误了?至少你还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还有改进的机会。与朋友闹矛盾了?至少你还有朋友,还有挽回这段友情的机会。身体上出现小毛病了?至少你还有医治的机会,还有在未来加强锻炼、调养身体的时间。不好的事情发生,并不总是意味着无法挽回的糟糕结果,抓紧弥补的机会而非一蹶不振才是面对挫折的正确方式。

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视,想想最近让你心烦、让你悲伤的那些事,然后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合理信念,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它,换一种心态去解读它的时候,它会呈现给我们出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不把希望当做必须,不把部分当做全部,不把失误当做结束。改变不合理信念,做自己的情绪主人,清理掉长期累积下来的情绪垃圾,人生其实有别样的精彩!

51
顶一下
0
踩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责任编辑:全丽 |

365体育投注平台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365体育投注平台”的所有作品,均为365体育投注平台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365体育投注平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电话:023—63856943

邮箱:hyplxdm@126.com

  • 党建头条 官微
    干部任免 党建智库
  • 《党课参考》官微
    “三会一课”掌中宝
  • 《党员文摘》官微
    修齐治平第一微平台
  • 领导者头条 官微
    明大是 看大势 干大事
  • 《重庆人才》官方微信